北达孵化器、智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宗旨是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联系方式

电话:022-26399295
地址: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永进道88号

依靠科技创新 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9-03-13 14:51:41 编辑:admin

两会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热词。渤海湾畔的天津如今也正处于滚石上山、转型发展的节骨眼上,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上下有着更迫切的渴求和感悟。“必须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日前,天津市副市长姚来英开门见山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只有解决创新这“第一动力”问题,矢志不渝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跑出发展“加速度”,才能在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上展现更多天津之“进”、天津之“为”。

  服务京津冀协同 抓好创新大平台建设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为新时代天津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赋能。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天津进一步做好工作带来强大政治动力和宝贵历史机遇。

  姚来英说,天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加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提出新部署。下一步,目标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升级版”。增强协同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对接北京、河北,利用好天津科技资源、产业资源、职业教育等优势做好服务,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应用推广’区域创新体系,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高水平打造科研成果展示交易平台,鼓励科技成果在天津转移转化,实现与京冀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有序协作。”

  姚来英说,“天津把推进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科技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招’”。“今年我们将积极申建‘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科技重大设施和平台;精心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讯、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7条产业链。”说起天津的科技创新部署,姚来英娓娓道来。

  打造3.0版创新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

  津产长征五号、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世界首套在轨脑机交互及脑力负荷测试系统应用于“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自主研发主动反射面液压促进器成为“中国天眼”核心部件;着陆器压紧释放装置等技术装备助力探月工程……漫步津沽大地,鳞次栉比的工厂厂房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光荣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曾专门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对此,以制造业而蜚声国内外的天津有着特别的认知和理解。“实体经济犹如人体的脊梁骨。肉是长在骨头上的。身体要长得壮实,就得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姚来英风趣地说,振兴实体经济,天津始终强调创新优先,并且率先提出了“智能制造”转型的理念。

  “目前传统产业模式面临挑战,必须淘汰旧产能,增长新产能,积极拥抱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姚来英说,天津对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怀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年以来,针对“四新经济”加快发展、高成长型企业加快涌现的新趋势,天津制定了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天津将正式启动打造科技型企业发展3.0版。“到2020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到2020年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50家,雏鹰企业达到3000家,瞪羚企业达到300家……。”不仅如此,姚来英介绍说,在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天津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传统产业,为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去年以来,天津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全市开展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行动,推动冶金、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打开“津门”去束缚 培育创新原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的重要指示,更是姚来英个人,乃至整个天津市对创新天津的未来期许。

  姚来英介绍,2018年,天津全面梳理、系统集成、创新升级了60多项人才政策,“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更是形成了声势、叫响了品牌。截至去年底,共引进优秀人才13.3万人,平均年龄31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人才来津落户。“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我们引进了许多高层次的人才,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就有24人,博士、博士后等青年后备人才达948人。”姚来英欣喜地说,今年,天津还将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引才育才力度。

  与去年相比,2019年,天津的人才吸引计划变得更加专注和精准。姚来英介绍说,人才引进要向两端用力:一个是向高端人才拓展。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扭住“人才+项目”“项目+团队”这个“牛鼻子”,在引进的质量和层次上下功夫,把天津建设成为海内外高端人才积聚高地。另一个是向技能人才延伸。全面启动“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发挥天津职业教育优势和企业主阵地作用,通过名师带徒、大师引领、项目定制、工匠涵养等措施,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产业布局相一致、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的人才引进来,要留得住,用得好。”姚来英说,“下一步,将通过改建提升一批、转化一批、租购一批、新建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筹集、新建一大批人才公寓,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满足来津人才居住需求。同时,还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天津人力资源产业尽快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近年来,天津聚焦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自主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改革政策举措,科技改革进入出台政策密度最高时期。“去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组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市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围绕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政策的创新度、突破力度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都较高。”姚来英说,2019年,天津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重点推动“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科研诚信、科技“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力争做到项目申报“无纸化”“一次都不用跑”。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北达科技企业孵化器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津ICP备20151225号

电话:022-26399295   地址:天津市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永进道88号